聯系電話:
0311-89285493PRODUCT LIST
(三)節能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節能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節能優先的方針沒有落到實處。在發展思路上存在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的傾向,把節能僅僅作為緩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權宜之計,供應緊張時重視節能,供應緩和時放松節能,片面認為節能可以依靠市場機制來實現,對節能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政府在節能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宏觀政策的各個方面節能優先的方針還沒有充分體現,一些地方和行業節能管理有所削弱,節能還沒有成為絕大多數企業和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
二、是節能法律法規不完善。1998年頒布實施了《節約能源法》,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嚴重,配套法規不完善,操作性上有待改進。能效標準制定工作滯后,尚未頒布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大部分工業用能設備(產品)沒有能效標準。雖然陸續制定和頒布了各氣候區建筑節能50%的設計標準,但全國城市每年新增建筑中達到節能建筑設計標準的不到5%。
三、是缺乏有效的節能激勵政策。國內外實踐表明,節能在很多方面屬于市場失靈的領域,需要政府宏觀調控和引導。目前在財稅政策上對節能改造、節能設備研制和應用以及節能獎勵等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夠,沒有建立有效的節能激勵機制。
四、是尚未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節能新機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節能管理體系已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國外普遍采用的綜合資源規劃、電力需求側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標識管理、自愿協議等節能新機制,在我國還沒有廣泛推行,有的還處于試點和探索階段。供熱體制改革滯后,受各種因素影響貫徹落實難度較大。
五、是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不夠。節能必須依靠技術進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發、示范(引進)和推廣了一大批節能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節能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從總體上看,投入不足,創新能力弱,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特別是一些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共性和關鍵技術開發不夠。同時由于缺乏鼓勵節能技術推廣的政策和機制,多數企業融資困難,節能技術推廣應用難。
六、是節能監管和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滯后。目前,全國共有節能監測(技術服務)中心145個,絕大部分受政府委托開展節能執法監督和監測。但總體上看,多數節能監測(技術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滯后,監測裝備落后,信息缺乏,人才短缺,整體實力不強。能源統計體系不完善、節能信息不暢,難以適應節能工作的需要。
本文源自http://www.591book.net/xwdt/106.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航空障礙燈http://www.5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