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0311-89285493PRODUCT LIST
建筑電氣缺乏規模效應LED尋求產業升級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半導體照明專業委員會主任唐國慶半導體照明(LED照明),是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冷光源,具有壽命長、維護費用低、環保節能等特點。這些技術上的優勢為LED的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人們在奧運會開幕式現場、春節聯歡晚會現場等一些重大場合,都能找到LED產品的身影,它被技術人員巧妙地植到舞臺中,與節目融為一體,給觀眾呈現出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除此之外,現在很多基礎設施建設也廣泛地采用LED產品,使其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政策支持加速推行照明能耗在整個電力消耗中所占比例較大,美國能源部的調查數據顯示,該國22的電力消耗于照明領域。中國的照明能源消耗情況也不容樂觀,以上海為例,照明用電占上海全市用電量的1/3以上,這個數字還有不斷上漲的趨勢。為此,各國都相繼開展了一系列節能措施:美國計劃在12年內,逐步淘汰白熾燈,改用節能環保型的新式照明燈,新式照明燈將比傳統燈泡節電70;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在2010年之前全面禁止使用白熾燈;2008年1月21日,中國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重點支持高效照明產品替代白熾燈和其他低效照明產品,財政部門重點支持5大類照明產品: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俗稱節能燈)、三基色雙端直管熒光燈(T8、T5型)、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等電光源產品、半導體照明產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鎮流器。在這個政策下,各地相繼啟動了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活動。前景光明路途曲折盡管LED產品優點很多,但是業界人士對其發展趨勢持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LED照明成本和一些配套技術(散熱、配光等)還無法和傳統照明抗衡,前景不容樂觀;也有人認為目前LED照明產業已經成熟,在近期內可以取代傳統照明燈具。這兩個觀點都有失偏頗,前者過于強調困難,忽略了照明產品本身的發展性;后者則顯得有些盲目樂觀。中國照明協會理事長陳燕生表示,LED照明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是這個產業在國內被媒體炒得過熱,大量的企業都投入LED產業的生產中。我們還需要以理性的態度面對它的發展,既要看到光明的前景,也要正視其發展中面臨的困難。美國科銳公司在辦公樓內部安裝LED照明產品,與傳統熒光燈照明對比后發現,前臺的8個吸頂燈使用了LED照明,可以根據不同環境要求調解輝度值,能耗可以從15瓦~42瓦之間自主調節,平均節能達21~71。在接待區使用新型節能燈具取代26盞吸頂燈,每個燈12瓦,平均節能77。此外,由于LED的長壽命(5萬小時),極大降低了產品的維護成本。事實上,這些產品不含汞等其他需要特殊處理的有害物質,在報廢后也不會破壞周圍的環境。目前批量生產的LED產品功率可達每瓦80流明,這意味著只要一盞燈使用少于100顆的LED就可以代替傳統的路燈,使用長壽命的LED可以減少路燈的維護折舊費用;通過LED燈具的二次光學設計,使LED路燈達到IES(照明工程協會)標準中類型Ⅱ中的光強分布。在照明領域,LED的應用將以其綠色節能的性能,成為繼明火和白熾燈之后的第三次照明變革。產業規模有待提升目前LED領域的專利,尤其是白光專利仍然集中在科銳、歐司朗等世界五大廠商手中。主要的LED芯片供應商也集中于這些國際大廠家。日本市場出現最多的是Nichia、TG公司的產品,第2頁共2頁北美市場上見得最多的當屬科銳公司的產品,而我國臺灣地區市場則以晶電最大。而一些臺灣封裝廠商,如億光、東貝等,主要以中低端市場為主,他們有一些大廠的專利授權,目前受一定限制,出口日本、歐美等地仍有被訴訟的危險。相對而言,中國大陸廠商起步較晚,雖然得到政府的支持,發展比較快,但我國上游專利申請量少,并以外圍發明專利為主。下游應用專利申請量雖大,大部分都是實用新型專利,隨著芯片及封裝產能的進一步擴大,大陸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競爭,也將面臨更多的專利問題,去年出現的337法案事件就是對大陸企業的一個警示。專利問題已是我們不得不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中國大陸的LED技術發展較快,但與國際水平相比,規模較小,無法形成競爭優勢和品牌效應。目前,大陸有十余家外延芯片廠商已經裝備MOCVD(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淀積),投入生產的數量總計超過40臺。2008年大約另有150臺MOCVD陸續安裝投入使用,不過MOVCD設備數量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還是偏少。行業的發展需要規模化效應以及穩定可靠的規;慨a技術,規模較小就會導致生產成本較高,喪失了與國際廠商競爭的能力。
本文源自http://www.591book.net/xwdt/549.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航空障礙燈http://www.5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