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ED照明光源主要技術路線
- 發布者:admin
- 發布時間:2015-08-27
- 點擊數:
三種技術路線哪種最優目前白光LED的封裝主要有三條技術路線:紅、綠、藍(RGB)多芯片組合白光技術,或者稱為多色混和技術(colormixing,簡稱為CM);單芯片加熒光粉合成白光技術,或者稱為波長轉換技術(wavelengthconversion,簡稱為WC);MOCVD直接生長多有源區白光LED技術,或者稱為混合集成技術(hybrid,簡稱為Hy)。CM技術分別利用RGB單色管芯組合成白光LED。其優點是顯色率高,壽命長。其缺點也較多,例如:由于分別受單個芯片的性能影響,其色穩定性較差;由于有電流配置的問題,常常需要IC芯片控制,加上其光學方面的設計,其封裝難度較大,且成本較高,目前一個單元需要6元-8元,是普通白光LED的數倍。
WC技術是目前白光LED的主流技術,它又分為藍光芯片加YAG熒光粉技術和近紫外光芯片加RGB三基色熒光粉技術。單管芯技術成本也較低,其色穩定性較好,工藝重復性好。其中近紫外光芯片加RGB三基色熒光粉技術克服了Halo效應(有方向性的LED出光和熒光粉的散射光角分布不一樣)以及顯色率低的單芯片封裝的缺點,是最有希望獲得照明效果的LED光源。
Hy技術是利用多有源區發出不同顏色光,混合形成白光。其優點是制程過程簡單,缺點是MOCVD生長難度大,發光效率低,目前還沒有產品面世,只有實驗室研究報道。1997年,Schlotter等人和Nakamura等人先后用藍光管芯加黃光熒光粉封裝成白光LED。2001年Kafmann等人用UVLED激發三基色熒光粉得到白光LED。過去的幾年中,白光LED引起了LED產業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重視。日本日亞公司利用藍光LED激發黃粉和紅粉得到白光LED,發光效率達到60lm/W;美國Cree公司用SiC襯底生長的GaN基LED制備的白光LED發光效率達到70lm/W。同時功率型白光LED的封裝也被許多廠商所重視,美國的Lumileds公司的進展最為迅速,他們已經使用flip-chip工藝研制出4組1mm×1mm藍光芯片用黃光熒光粉封裝的LED燈,1400mA電流下的光通量達到187lm。這種發展趨勢,使得白光LED作為普通照明光源成為可能。根據以上技術路線,W-LED照明光源技術大體上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領域:原材料生產、MOCVD技術、LED芯片加工技術、W-LED封裝技術、檢測分類技術、W-LED照明燈具技術、W-LED照明工程技術、相關設備制造技術、信息與知識產權研究及國家標準的建立。研發與產業化如何并進我們與國際上的主要差距在于起步晚,投入少,研究隊伍分散,布局不夠合理,缺少協調,低水平重復較多等。要盡快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必須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如:起點要高,注意引進人才、技術、設備;企業間要加強合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也要加強合作;注意國際發展動態,精選技術路線,注重創新,避免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復;加強宏觀調控和指導,組織力量,集中攻關,加快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生產和研究同步:由于W-LED應用面廣,對其要求有很大差異,目前中低水平的W-LED也有廣泛的應用市場,所以可以在生產中求發展、求提高。新技術、新設計的研發要及時轉換成可生產的產品。應用和器件同步:固體照明光源剛剛起步,應用五花八門,要求變化很大。一種應用,可能就會產生一種器件、一種結構。應當在應用中加強器件的研發速度。提高器件適應性的同時,也就提高了應用的水平。市場和生產同步:市場的開發和引導,是固體照明光源發展的關鍵。應用市場發展了,才會推動生產規模的發展,帶動LED研究、開發、生產的同步提高。同時,應用市場的發展也會給研發注入資金和動力。
本文源自http://www.591book.net/xwdt/632.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航空障礙燈http://www.591book.net)